我常常覺得《不在教會的日子》這個事工,真正服事的是一群在水面下的人。大多數時候,你聽不見他們的聲音,他們不會留言,不想反駁,也很少私訊。如果不相信有人在乎,人們大多就習慣性保持沈默,可是上帝幫助我知道,祂深深愛他們。
討論教會裡的黑暗與傷害,不論是別人造成的,還是我們導致的,對助人者來講,可能是痛苦的......但卻是必要之惡,是健康的心靈手術。
從著眼於地上教會問題,提升到以國度的眼光追尋神對教會的心意,就是我在Podcast推動許多信仰反思的負擔。
LGBT+專題討論
同志與信仰系列 Podcast 深度導讀 🪩系列宗旨 探討基督信仰與同志議題的交會點。核心理念為:「當你容忍與自身立場不同事物的能力愈大,就愈能理解複雜的論點。」 系列分為兩大部分: 前三集:專訪王道維教授,探討教會與同志群體的互動經驗 後三集:專訪學者邱慕天,從聖經詮釋學角度深入探討 🔬 做這個系列的心意 這個系列不只是在談論同志議題,更是在探討教會如何面對複雜的現代議題。它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典範:如何在堅持信仰核心的同時,保持開放對話的可能性。對於想要深入了解這個議題的聽眾來說,這個系列提供了豐富的思考資源和實踐工具。 結合神學、心理學、社會學等多重視角 示範如何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重視實際牧養處境的需要 平衡學術嚴謹度與輕鬆表達 【各集重點導讀】 🎁 第一集:從真實故事開始的對話 核心主題:透過個案故事理解同志基督徒的處境 重要段落: 以真實案例「珍亞的故事」揭開序幕,探討信仰掙扎 王道維教授分享與同志學生互動經驗 剖析教會中無意識的傷害行為 探討如何將二元對立的是非題轉化為多元思考的申論題 關鍵洞見:議題背後是真實的生命,需要用更細膩的態度去理解和回應。 🛎️ 第二集:創造對話空間 核心主題:探討教會內部對話的可能性 重點內容: 分析《當同志遇見耶穌》一書的編輯理念 探討同志議題在教會中造成的代際衝突 介紹「友善交流座談會」的實踐經驗 強調溫和態度的重要性超過立場的堅持 特別貢獻:提出「友善交流座談會」模式作為教會內部對話的具體方案。 💣 第三集:多元面貌的理解 核心主題:打破對同志群體的單一想像 關鍵內容: 透過「靖航的故事」展現同志群體的多樣性 分享智慧牧者的關顧經驗 探討年輕世代在教會中的處境 討論中間立場在化解對立中的角色 重要發現:同志議題需要更細緻的理解,避免過度簡化。 🔦 第四集:重新審視聖經詮釋 核心主題:從釋經學角度重新檢視相關經文 主要內容: 細讀羅馬書一至二章 探討經文詮釋的多層次性 檢視講台上談論性議題的偏差 提供更完整的釋經框架 學術貢獻:提供專業的釋經視角,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經文脈絡。 🕰️ 第五集:文化脈絡的重要性 核心主題:探討新約時代的文化背景 重要討論: 分析保羅書信中的關鍵詞彙定義 探討希羅時代的性別文化觀 提出「懸置」道德判斷的方法論 從救恩角度重新思考議題 方法論創新:提出「懸置」作為思考工具,幫助突破既有框架。 🔋 第六集:教牧關懷的實踐 核心主題:探討教會對同志群體的具體關顧方式 核心建議: 反思「愛罪人恨惡罪」的悖論 探討性傾向改變的倫理問題 提供具體的教牧關懷建議 討論教會接納的真實意涵 實踐指引:提供具體可行的教牧關懷建議。 🛡️ 相關書籍 《當耶穌遇見同志》 《當同志遇見耶穌》 《基督教新約倫理學》(作者:海斯) 📦我將六集整理成一個YouTube播放清單,歡迎分享給有興趣的基督徒朋友們,永久收藏!